自來水的十二個“為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為讓廣大群眾用的安心,我們用簡答的形式編輯了大家經常關心的十二個問題,請大家進一步了解水的制作、處理過程,給大家釋疑解惑。
1、城鄉聯網供水的自來水是怎么從地表源水變成自來水的?
我們水龍頭里放出的每一滴水都經過了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四個步驟的處理,出廠前經過水質檢驗合格才通過市政管網送到千家萬戶。
第一步混凝
天然水中有許多懸浮顆粒,因為質量比較輕,沉淀的速度很慢,要把這些雜質去掉,首先要在源水中加入絮凝物質,比如硫酸鋁、三氯化鐵、堿式氯化鋁等混凝劑;炷齽⿻c懸浮顆粒形成較大的絮狀物,"幫助"懸浮顆粒從水中沉降下來。
第二步沉淀
沉淀的作用是去除混凝時產生的絮狀物。水在長長的沉淀池中緩慢平穩的流動,絮狀物在流動的過程中得到充分沉降,經過沉淀的水用肉眼看已經很澄清了,但是其中仍有一些懸浮顆粒和微生物,要達到衛生規范的要求,水質還需經過接下來的過濾和消毒處理。
第三步過濾
水再通過砂、礫石濾料層,其中的懸浮顆粒和微生物被攔截了下來。而且,經過過濾的水,殘留的細菌、病毒失去懸浮顆粒的保護而呈裸露狀態,為下一步的消毒創造了條件。
第四步消毒
經過混凝、沉淀、過濾,水中大部分的微生物已經去除了,但這還難以達到衛生規范的微生物指標要求,為了保證飲用水的衛生安全,水還必須消毒。目前大多數水廠使用的是氯化消毒,氯消毒具有持續殺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繁殖,確保出廠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的要求。
2、有時從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看起來像牛乳般的白濁,但放置一會兒又變回清澈,為什么?
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在輸送自來水至用戶的管線中需加壓送水,在加壓過程會混入空氣;二是因為輸送自來水至用戶的管線為維持穩定的壓力,須在局部高處設置排(吸)氣閥,在用水量變化太大導致壓力與流量不穩時,即可吸入空氣;三是許多用戶使用的是防濺龍頭,水龍頭出水口安裝了高密度濾網。以上三種原因均會導致自來水從龍頭流出后看起來白濁,但放置一會兒,氣泡自然消失就可變回清澈,這與水質沒有任何關系。
3、自來水煮沸后,有時表面有一層白色漂浮物或有白色鍋垢,會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答:白色漂浮物或鍋垢是水中氫碳酸鹽(俗稱暫時硬度)被加熱變成碳酸鎂懸浮或碳酸鈣沉淀。天然水一般是有硬度的,主要成分為鈣和鎂,以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的形式溶于水中,隨水加熱后就會變成碳酸鈣和碳酸鎂,二者形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漂浮物和沉到下面的,稱為水垢。國家出臺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飲用水總硬度限值為450毫克/升。消除水垢有兩個簡易辦法:一是用適量白醋溶解;二是燒水時可在水壺中放一干凈口罩,水垢就會被吸附到上面。
4、有時感覺自來水有消毒水藥味,為什么?
答:消毒水藥味其實是氯氣混合在水中的氯味。為確保自來水符合安全衛生,避免水生傳染病的發生,自來水多以氯氣消毒,但對其含量有嚴格的標準,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出廠水余氯含量應控制在0.3~4.0mg/L,用戶龍頭水大于 0.05毫克/升。水中的余氯量在國家標準要求的范圍內,人是能感覺出氯味的,表明水質是安全衛生的,對人體健康并無影響。而且自來水所含氯味經煮沸后基本可以消除,市民可以放心飲用。
5、家中水族箱直接用自來水換水時,所養的魚無法適應,有些會死掉,為什么?
答:這是因自來水中常含有余氯,某些魚對余氯非常敏感所致,用戶可將自來水放置兩到三天后換水,如著急使用可采用活性碳過濾或添加適量的硫代硫酸鈉(俗稱海波)即可去除余氯,這兩種方式皆有市售,用戶可到水族館購買。
6、常有凈水器販賣人員拿自來水作電解試驗來誤導民眾認為自來水水質不佳, 其原理為何?
答:一些凈水器(www.nichemms.com)推銷員常拿一種簡單的電解器放入自來水中,經通電后,自來水開始產生黃褐色固體,當這種固體量愈來愈多時,自來水變成紅褐色渾濁狀,然后借這種現象批評自來水水質不佳以利推銷其凈水器。事實上,這是利用一般大眾對電解現象不了解來達到其推銷之目的,因為自來水常含有一些電解質(鈉、鈣、鎂等離子),具有導電性,而凈水器推銷員所使用的電解器常利用鐵棒作為陽極,鋁棒作為陰極,當它被放入自來水中。并加以通電后,陽極的鐵棒會因電流作用釋放出鐵離子,而鐵離子會立即和水反應變成黃(紅)褐色的氫氧化鐵的渾濁物,如將電解器的陽極改換成鋁棒,則會釋放出鋁離子,再與水反應變成乳白色的氫氧化鋁渾濁物,由此可見,電解所產生的渾濁現象并非來自自來水的水質,而是來自電解器陽極所用的材質;另外一種證明的方式是將該凈水器所產生的水加入食鹽后以相同的方式電解,電解現象一定會和自來水者一樣;由于這種不實的電解實驗誤導民眾,達到推銷其凈水器創利的目的。
7、如用戶有水塔或水池等二次供水設施,應注意那些用水衛生?
答:勿將抽水馬達直接接到市政供水管來抽水使用,因為這樣不但會影響鄰居用水,而且容易造成錯接污染,使外界污水流入自來水管中,嚴重污染公共用水。應請用戶改成間接抽水,即先讓自來水流入蓄水池后,再以馬達抽至水塔。
地下式水池容易遭污水流入,應請改為地上式水池,并需加蓋密封,以避免老鼠、 蟑螂、小動物或爬蟲類掉落水池死亡腐敗而嚴重影響用水衛生。
水塔亦應加蓋以避免如前述之污染。
水塔或水池的通氣孔應加裝紗網以避免蚊蟲等飛入棲生幼蟲。
應定期清洗水塔或水池,以避免產生藻類及臭味。
8、為什么自來水有時會放出紅水或黑水?
紅水是最常見的異色水。輸配水管道內壁腐敗形成鐵銹.在斷水后恢復供水或水的流速波動
較大時鐵銹會被沖出,溶于水中,三價的鐵表現為棕紅色,故出現紅水現象:也有以地下水為水
源的自來水,當鐵含量特別高時,在鐵細菌的作用下,水中二價的鐵會被氧化為三價的鐵,使水
表現為紅色。
黑水則主要是由錳的氧化物二氧化錳造成的。自來水中的錳氧化后沉積于管壁上,在恢復供
水或水流速度變化較快時剝離下來發生水變黑現象。
由于紅水和黑水常常同時發生,水的顏色呈現褐色或棕黃色。
目前出現紅水或黑水的問題多發生在老舊管道上,特別是局部地區停水后經常會發生這種現
象,解決辦法是立即沖洗排污和對管網改造進行更新改造。
9、為什么自來水管道有時會流出藍水或熱水?
個別用戶家中的廁所沖水馬桶(內加藍月亮等去味劑)或熱水器、太陽能等用水設施因未加逆
止閥,而當自來水壓力低或停水時使這些設施內的存水倒灌至供水管道內,從而導致出現這種現
象。
10、取用小淺井水有什么危害?
小淺井一般指在地面向下開鑿深度不大的井,取用的水主要為周圍地面向下的滲透水,水的
含鹽量、硬度、污染指標較高,水質較差,F實中,有些單位和個人自備的小淺井,私自與自來
水管道直接相通,中間用閥門隔開,對市政供水水質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近期我市城鄉就出現
因小淺井閥門失靈、人員誤操作或內部增壓泵壓力超過供水外管道水壓等原因造成的有毒“臟水
”倒灌污染市政管網的案例,因此從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出臺的供水條例和我市水務局、公安
局等六部門通告都嚴格禁止私自打井并與自來水管道相連接。
11、為什么城鄉聯網供水初期局部管網時有黃水、渾水現象?
聯網供水初期局部區域用戶水龍頭有時會放出黃水、渾水,其原因,一是聯網前原有深井水
水質硬度高,鐵、錳含量大,加之年代久遠,使得管網內壁附著的結垢很多;二是聯網對接后所
供的自來水硬度比深井水低很多,且含有一定量的余氯用于管網水消毒,而余氯對管壁結垢具有
溶解作用;三是管道維修、沖洗方面的原因,由于聯網對按后壓力增加出現爆管,關閥維修時管
道內無壓力,甚至在管道放空時管道處于負壓狀態,管道外高濁度的泥水進入管道所致;四是管
網壓力波動較大,水流方向改變也易產生黃水、渾水。凡對接老管網區域都不同程度存在黃水、
渾水現象,一般持續3-6個月,長的1年左右。解決問題的措施一方面加大管網改造力度,另一方
面及時跟蹤用戶反映的黃水、渾水問題,通過加強管道沖洗、定期排污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減少
黃水、渾水現象的發生。
12、出現水質問題時,用戶應如何應對?
用戶在發現水質問題時,應及時與當地鎮供水公司聯系,以便在第一時間供水公司派人到現
場進行水質取樣檢測、查明原因,組織沖洗排污,處理水質問題;蚣皶r向市水務局、市區域供
水公司、市自來水公司反映。